


作者: 胡云華 來源: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 2025-09-12 09:40

□記者 胡云華 通訊員 蘇亞
視頻里,白衣人正在快速傳球,學生們埋頭記錄傳球次數時,畫面突然暫停——一只捶胸頓足的大猩猩赫然出現。“鄆”育心靈直播間的評論區瞬間沸騰:“天??!我第一次看視頻時完全沒看到!”
近日,鄆城縣“鄆”育心靈直播間內,心理教師與心理治療師借助“看不見的大猩猩”等趣味實驗,為中小學生拆解情緒管理的科學原理。連續三年,鄆城縣都在新學年前后開展線上“心理實驗課”,累計觀看人次達30萬,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
新途徑:給孩子多一個情緒出口
“以前上中學時,我對家長‘打壓式教育’的憤怒無處宣泄,也不愿和老師當面聊情緒問題?!币压ぷ鞫嗄甑氖忻窭钆刻寡?,即便成年后回想,仍為青少年時期的困惑感到揪心。
如今,線上“心理實驗課”打破了傳統線下心理輔導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以更便捷、新穎的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也為不愿當面傾訴的孩子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渠道。
依據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階段性規律,鄆城縣線上“心理實驗課”分小學、初中、高中學段開設專場。課程內容緊扣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涵蓋情緒管理、學習動機與壓力調適、家庭親子溝通、人際交往技巧及自我認知與悅納等主題。
直播通過當地融媒類App精準推送,僅今年8月底兩天的課程就吸引近10萬人次同時在線觀看。錯過直播的學生和家長還能通過回放補看。
精準化:實驗劇場破解成長難題
談及云端“心理實驗課”,鄆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考勇翻開課程記錄本:“2023年首期直播僅1萬余人次觀看;2024年直播觀看4萬人,加上回放累計19萬人次;今年直播在線人數接近10萬,關鍵是抓住了各年齡段學生的真實心理困擾,讓內容聽得進、用得上。”
小學專場把課堂變成“情緒實驗室”。鄆城縣東關小學教師王艷芬分享“踢貓效應”的故事:“爸爸”將工作中的怒火帶回家,導致“媽媽”和“孩子”情緒失控,引發連鎖負面反應?!皦那榫w像感冒,會傳染!”東關小學學生李浩寧的評論獲同學和家長點贊。學生于雙誠代入角色后留言:“如果我是故事里的媽媽,會先冷靜下來,再和孩子溝通。”
初中專場聚焦注意力問題?!按笮尚蓪嶒灐弊?0%的學生感受到認知盲區?!岸⒅鵁罆r,你會錯過整個游樂園。”心理教師張培忠和心理治療師張江華借此引導學生用注意力轉移法緩解負面情緒。
高中課程直擊親子溝通痛點。針對高三學生王某提出的“媽媽每天敲我臥室門五次”的困擾,心理咨詢師張春芝、心理治療師張修磊現場示范溝通話術,分享親子溝通技巧與學業壓力疏導方法,比如把憤怒質問換成:“我知道您擔心我,但頻繁打斷會影響學習效率,咱們約定晚飯后聊半小時好嗎?”這種表述既肯定了父母的初衷,又說明了客觀影響,還提出了解決方案,更容易化解矛盾。
建體系:四維聯動筑牢“心”防線
心理健康教育非一日之功,需健全長效機制。近年來,菏澤市出臺《關于加強全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等政策文件,為全市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明確指導,著力構建“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例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建設,深化醫校合作,開通24小時中小學生心理關愛服務熱線6885885(諧音“幫幫我,幫幫我”)等。
在此基礎上,鄆城縣為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打造立體化服務體系:建成2個縣級校外輔導站、217所校內心理咨詢室,覆蓋所有中學及80%的小學,配備心理沙盤、情緒宣泄設備等300余套。程屯鎮中學心理咨詢室年度服務超800人次,學生留言簿上不少人反饋“學會了和父母有效溝通”。
同時,鄆城縣建立“專業指導+學校執行+家庭配合”機制,組織124名教師參加危機干預專項培訓,編印《家長應對指南》發放至8萬戶家庭,其中“溝通20忌”引發家長反思;制作《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等13部心理情景劇、短視頻,微課“深呼吸法”單集傳播量破萬。
隨著第三期直播結束,鄆城縣心理健康教育長效舉措加速落地:課程方面,精選“大猩猩實驗”等內容制成15分鐘微課,9月起陸續融入全縣中小學班會;師資方面,124名受訓教師擔任“心理導師”,按1:50比例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數字賦能方面,連續三年開展“鄆育心靈”心理健康直播課,累計觀看30萬人次,持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注入動力。
“三年前還有家長問‘這是不是矯情’,現在培訓名額很快就搶光!”看著預約冊,張春芝欣慰地說。在各方努力下,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逐漸轉變,這場破解學生與家長“心疙瘩”的行動,正從云端走向現實。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